吸收式热泵原理简介
吸收式热泵是一种利用低品位热源,实现将热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泵送的循环系统。是回收利用低温位热能的有效装置,具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双重作用。
吸收式热泵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也称增热型热泵,是利用少量的高温热源,产生大量的中温有用热能。即利用高温热能驱动,把低温热源的热能提高到中温,从而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性能系数大于1,一般为1.5~2.5。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也称升温型热泵,是利用大量的中温热源产生少量的高温有用热能。即利用中低温热能驱动,用大量中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热势差,制取热量少于但温度高于中温热源的热量,将部分中低热能转移到更高温位,从而提高了热源的利用品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性能系数总是小于1,一般为0.4~0.5。
两类热泵应用目的不同,工作方式亦不同。但都是工作于三热源之间,三个热源温度的变化对热泵循环会产生直接影响,升温能力增大,性能系数下降。
目前,吸收式热泵使用的工质为LiBr--H2O或NH3--H2O,其输出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50℃。升温能力ΔT一般为30-50℃。制冷性能系数为0.8~1.6,增热性能系数为1.2~2.5,升温性能系数为0.4~0.5。
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原理简介:
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是一种以高温热源(蒸汽、高温热水、燃油、燃气)为驱动热源,溴化锂溶液为吸收剂,水为制冷剂,回收利用低温热源(如废热水)的热能,制取所需要的工艺或采暖用高温热媒(热水),实现从低温向高温输送热能的设备。
热泵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和热交换器等主要部件及抽气装置,屏蔽泵(溶液泵和冷剂泵)等辅助部分组成。抽气装置抽除了热泵内的不凝性气体,并保持热泵内一直处于高真空状态。
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原理简介:
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也是回收利用低温热源(如废热水)的热能,制取所需要的工艺或采暖用高温热媒(热水),实现从低温向高温输送热能的设备。它以低温热源(废热水)为驱动热源,在采用低温冷却水的条件下,制取比低温热源温度高的热媒(热水)。它与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的区别在于,它不需要更高温度的热源来驱动,但需要较低温度的冷却水。
第二类热泵也是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和热交换器等主要部件及抽气装置、屏蔽泵(溶液泵和冷却泵)等辅助部分组成。抽气装置抽除了热泵内的空气等不凝性气体,并保持热泵内一直处于高真空状态。
二段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原理简介:
二段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是将第二类热泵的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和冷凝器各分为完全隔开的两个,驱动热源(废热水)、热媒(热水)和冷却水分别顺序流经分隔成两个的各部件,使各部件分别均形成一个高温段和一个低温段。高温段的发生器、蒸发器分别与高温段的冷凝器、吸收器对应,利用高温段的驱动热源温度较高的优势,尽量提高热媒出口温度;低温段的发生器、蒸发器则分别与低温段的冷凝器、吸收器对应,充分利用低温段冷却水和热媒温度较低的优势,尽量利用温度已降低的驱动热源的热量,使驱动热源(废热水)温度降得更低,从而回收利用更多的驱动热源(废热水)热量。
氨水吸收式热泵
第一、二类氨水吸收式热泵同样是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与热交换器五个部分组成,在吸收器与发生器中利用氨水溶液的吸收或发生作用对外放热或吸热,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中则依靠纯物质氨的相变完成对外吸收或放热。
利用65℃及以上地热水(或余/废热)驱动吸收式热泵进行制冷,采用相应的热泵类型(增热/升温)进行制热,可获得很好的节能和经济效益。
大地作为一种巨大而稳定的热储资源,其浅层地温和地下水在能源利用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前景,特别对建筑物节能有重大意义。利用吸收式热泵(制冷)技术,可以利用65-90℃的地热水制取7-9℃的冷媒水,供夏季空调使用。合理采用相应的热泵技术,可实现不同温度水平的地热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大大降低住宅和商用建筑供热和供冷的能耗。
对于15-25℃的低温热源,利用小量高温热源(如高温蒸汽或直燃)驱动,,可以制取温度7-15℃冷水和温度47℃以上的热水,性能系数COP值制冷时>1.2,供热时>1.5。
吸收式热泵既可制冷又可供热实现了一机两用,低位热能在全年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所以近年来得到广泛的重视和使用,将是今后制冷、供热中的一种主导方式。特别是在电力紧张、余热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独特的优势。